书堆儿服务号
书堆儿App

新书推荐

作者:鲍鹏山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而立”“不惑”“知天命”这些词,都来源于孔子。当我们年近三十,在社会上尚无立身之地;年近四十,为家长里短而烦心茫然;年近五十,为老之将至而惶惶不知所措……这些时候,我们需要读一读中国人共同的老师——孔子。 十五志于学:家贫不忘立志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虽然家境贫寒,但孔子没有消磨志气。他常常摆设祭器,模仿祭祀的礼仪动作,不知不觉就成了礼仪专家。十五岁时,他就确立了“克己复礼”、为天下人谋生的大志向,并终其一生为之不懈努力。 三十而立:知识与能力才是立身之本 孔子二十多岁时,当上了鲁国的小吏,虽然衣食无忧,却还默默无闻。但短短几年后,他就凭借对礼乐的精通而得到了鲁国国君鲁昭公的认可,受邀参与接见齐景公和晏婴。自此,孔子知礼的名声闻于列国。这一年,孔子三十岁,自称“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人到四十,要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孔子三十多岁就以博学而闻名,乐于为人答疑解惑,并将“不惑”作为自己四十岁这一人生阶段的宣言。但有些问题他坚决不回答,有一次子贡问孔子:“人死之后有没有知觉?”孔子不答。因为要是说有知觉,孝子就会厚葬死者而妨碍生者的生活;要是说无知觉,不孝者就会丢弃死者遗体不安葬。在孔子看来,四十岁的人,可以没有知识,但必须具备知道什么该说(做)、什么不该说(做)的价值判断力,不然就是没活明白。 翻开本书,从孔子的一生中找到过好人生的答案。
孔子这一生
作者:萨拉·梅萨
娜塔搬到了远离城市的小村庄拉埃斯卡帕,想要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在这里她一边进行翻译工作,一边试图融入新的环境。她结识了一些新朋友,然而也面对着新的问题:房东冷漠难相处、房屋破旧漏水、还有那个独来独往的“德国人”安德烈亚斯——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进入了她的生活之中…… 爱情的暴风雨席卷而来。然而,这是一段不对等的爱情:她仿佛变得越来越渺小,而他则越来越强大;她变得更加依赖,而他则更加自由……这份爱被娜塔寄予了太多希望,然而实际情况却绝非那么美好:娜塔渐渐失去了自我,陷入到了一种卑微而无望的爱情之中。与此同时,她的新生活的真实底色也在渐渐显露——这实际上是一个充满了冷漠与偏见的村庄。深陷漩涡之中的娜塔还能够拯救自己的生活,找回内心的平静吗? 《一种爱》是一个“非典型”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女性在面对强大的社会和传统时,找到自身的勇气与力量,学会坚强和独立的成长故事。《一种爱》出版后备受好评,在2020年西班牙《国家报》副刊《巴别利亚》年度图书评选中登顶榜首,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出版。由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于2023年9月第71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映,收获配角奖和主竞赛单元金贝壳奖提名;2024年西班牙戈雅奖评选中,电影《一种爱》收获七项提名。
一种爱
作者:[法] 弗朗索瓦丝·萨冈
十六岁相识于会考补习班,十八岁成名后环游世界仍保持通信,二十二岁一起遭遇严重车祸……她们无话不谈,情投意合,却又渐行渐远。 这些首度公开的信件始于弗朗索瓦丝·萨冈和密友韦罗妮克十六岁时。她们相识于1951年的巴黎会考补习班,随后,萨冈因《你好,忧愁》而成为美国第二、纽约第一的畅销书作家,她访问耶路撒冷、纽约等城市,以一种“轻”的姿态面对成功带来的纸醉金迷,在环游世界的旅行中不断地给韦罗妮克写信,并急切地期望收到回信。“速回长信”,是弗朗索瓦丝·萨冈用以抵抗当下空虚的情感渴望,也是对这份年少友情的珍视与依赖。 在成功所构建的光怪陆离的世界里,萨冈所需要的不只是文字的倾诉,还有面对面的宣泄。重读萨冈在旅程中写给韦罗妮克的信,拨开如闲话般的日常,我们看到的是年少成名的作家对虚空的当下思索与存在主义式的勇敢选择。 这些书信萨冈当时的忙碌生活,展现了成功带给她的复杂影响,呈现了真实的二十岁弗朗索瓦丝的青春与自由、豪情与迷惘、疯狂与感伤,也勾起我们对每一个以书信为信息传递方式的遥远年代的浪漫想象。 “我过着一种马戏团小狗的生活,借着很多威士忌品尝着成功的滋味,但是城市极美。你会看到这些,很疯狂。我不能告诉你我是否快乐,我没有时间去了解这一点。” ——弗朗索瓦丝·萨冈
速回长信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