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堆儿服务号
书堆儿App

新书推荐

作者:雷海宗 著
这本小书,应该是在雷海宗迁至昆明后依约编辑的。历经南迁奔波的雷海宗,坐定在暂时平静的书桌前,从昆明远眺陷于战火中的半个中国,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国难危机的压力与历史哲学的理性思考中往返穿行,感慨反思,刚毅坚卓。 全书的上编冠以“传统文化之评价”,下编则冠以“抗战建国中的中国”,先对其认定的传统中国文化演进中的核心议题相对系统地表达思想观点,再以其所借鉴的文化形态史观,描绘战火纷飞之中、存亡危机之下的中国文化死中求生的希望! 本书聚焦军事问题、家族制度、元首体制三个方面,对中国文化及重大政治问题进行了集中探索与透视,并以淝水之战和抗日战争作为中国文化第二周和第三周的起点,对抗战形势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展望,正如其在《建国——在望的第三周文化》一文中所说:“兵可说是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问题,家族可说是社会的基本问题,元首可说是政治的基本问题。三个问题若都能圆满地解决,建国运动就必可成功,第三周文化就必可实现。” 本书出版后引发蝴蝶效应,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著名学者蒋廷黻认为,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读者,只要愿意读本书,“必能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演变加增不少的认识。最低限度,读者必因读此书而对国史的研究发生新兴趣和新问题”。 时任中央政治学校英文兼历史学教授的陈石孚认为,雷著“融会贯通古今千年的史实,从大处着眼,把我国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寻出一个‘一贯的线索’,为我国史学界别开生面”。 后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吴于廑,对雷海宗将中国文化分成两个发展周期的思想深表赞许,并尝试对第三周浪漫时代进行分析与预测。 世界古代史名家胡钟达,称赞中国文化二周论、三周论是真知灼见,足以鼓舞抗战时期中国人的士气。 “学术扣住了时代的脉搏,就会产生无穷的思想能量和生命力。”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作者:[英] 约翰·凯伊(John Keay) 著,荣岩 译
作者约翰·凯伊认为香料之路是历史上最惊人的反常现象之一:在任何人了解其范围和形态之前很久就已经存在,却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他讲述了香料令人迷醉的原因,无数人的生计仰赖于它,众多国家和民族参与其中,有时更是不惜一战。由香料之路产生的机缘和偶然的发现,比其他任何一种全球交流都要多。 约翰·凯伊主要通过古代地理文献、旅行日记、航海日志,以史诗般的广度、令人惊叹的细节和戏剧性,叙述了跨越三个千年、环绕整个地球的香料之路的发展历史:古埃及人开创海上贸易,以获取阿拉伯地区的香料;希腊-罗马航海家为获取胡椒和姜,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等欧洲冒险家怀着同样的目的探寻香料群岛;其间,还夹杂着阿拉伯航海先驱和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葡萄牙和西班牙衰落之后,英国、荷兰等国崛起,迅速接手和瓜分了它们在亚洲的领地和利益。而随着西方越来越激烈地争夺香料产地的控制权,这些地区原始纯真的面貌和香料贸易的神秘面纱逐渐被剥除。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香料没能与不断增长的世界经济保持同步,香料贸易虽未消亡,但最终归于平淡。
汗青堂丛书134·香料之路:一部关于欲望、探险和帝国的历史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