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堆儿服务号
书堆儿App

新书推荐

作者:迪利普·希罗
《漫长的八月》是第一部关于印巴之争这个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棘手的冲突之一的权威历史著作。 1947年8月,英属印度分裂为独立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时,正值集体大屠杀,一方是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徒,另一方是穆斯林,超过75万人被屠杀,1200万人逃离家园越过新边境寻求庇护。然而,那个8月似乎至今仍未结束。 在《漫长的八月》中,著名历史学家迪利普•希罗对印巴关系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描述,追溯了导致次大陆分裂的里程碑式事件,以及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之间有争议关系的演变。而且时至今日,争端仍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克什米尔控制线仍是世界上防御最严的边境。 自分治以来,印巴之间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1971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成立孟加拉国;以及印巴双方获得核武器,导致1999年和2002年几乎不可避免的对抗。希罗不仅记录了印巴两国与美国及苏联的关系,还记录了他们与中国、以色列和阿富汗的关系,充分证明了印巴冲突的地缘政治重要性。 这些线索,在希罗的笔下编织成了清晰的叙事,充满了丰富多彩的领导人传记,对战争、耸人听闻的暗杀、侵犯人权之举的生动描述,也穿插着像板球比赛、电影、电视剧这样的文化符号,是将印巴之间关系第一次放大观察的勇敢尝试。
漫长的八月 印巴之争权威历史著作
作者:[美]刘仁威(Andrew B. Liu)
没有比这更近乎完美的对称了:最初,来自印度的殖民地官员前往中国,研究中国茶叶的制作方法;在近乎一个世纪后,中国的改革者造访了印度茶区,并做了同样的事。 帝国的命数变化如何影响茶产业?反过来,茶叶如何在更宏大的政治经济学议程、国家的发展和对国外资本的抵制中发挥作用?中国与印度的观察者是如何逐步理解过去数十年来高强度全球整合进程中的冲突与巨变? 本书聚焦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市场下中印茶产业的激烈竞争,从全球史、经济史、比较史的角度书写,探寻跨大西洋史观外关于劳动生产政治、经济史观、资本主义与全球现代性的可能性。 作者以中国地方文献、清廷政客的奏章、清末文人的思想著作、殖民印度官方往来的信函、茶企业备忘录、印度文学等各类文献材料为基础,聚焦当时全球消费者热捧与投资者青睐的全球性商品——茶叶,刻画了一段中国手工造茶与印度机械制茶较量的故事,创新性地对比了中印从上至下各界人士为求生产转型与经济利润所择取的策略与路径,由此反映亚洲腹地早已置身于全球市场的同时也参与了资本的积累与循环。 叙事层面外,作者借助斯密、马克思等大家的理论旁征博引,旨在论证西方当时在奉行自由思想与市场的理念下,在殖民印度为求利润与积累,实质却隐匿地鼓励着不自由的劳动生产体制。这种思想政治与生产实践的矛盾,由此反映西欧经典的政治经济学不具普遍适用性。而中国各派文人学者则在西方经济政治学思潮与劳动集约型生产实践的浸润下,企图引导东方世界的财富观、日常生活及经济思想史在世纪之交的变迁,本书揭示了这种变迁背后复杂、多样的社会逻辑与理论逻辑。
茶业战争:中国与印度的一段资本主义史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