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堆儿服务号
书堆儿App

新书推荐

作者:董丽慧
这是一本深刻剖析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视觉文化领域发生巨变的力作。依托丰富的史料支撑与近二百幅珍贵图片,作者从绘画、摄影、画报、工艺美术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审视了近代中国肖像艺术的演变轨迹,以及“写实”与“真实”观念在这一过程中的深刻重塑。书中尤为聚焦于两大视觉文化现象:一是传统“御容”艺术如何跨越宫廷界限,实现向民间的视觉转型;二是现代“真相”观念如何在视觉文化中确立,并影响深远。   《“御容”与真相 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的研究视野广阔,不仅触及统治者的“御容”艺术,亦深入普通中国人的“照相”世界,从宫廷到民间,从传统到现代,细腻描绘出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的多元图景。作者巧妙地将“肖像”视为集偶像崇拜、图像传播与形象想象于一体的复合体,深入剖析其多重属性与意义。全书结构严谨,分为“看见御容”“制造幻象”“寻找真相”三个部分,从表象、潜流、本质三个层面,勾勒了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的三重进路。通过对慈禧肖像公开化的深入剖析、写实艺术对现代视觉观念的塑造,以及民间对真相的视觉探索等议题的详尽探讨,作者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视觉文化领域内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与民间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对话与交融,同时阐述了以慈禧肖像为核心的清代宫廷肖像的制作及其外政治生态的变化,以及近代西方摄影术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渐渐“东方化”的现象。
御容 与 真相
作者:塞尔日·阿罗什
几个世纪以来,阐明光的性质一直是一项与现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历程;在经历了许多令人惊讶的曲折之后,最终引出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这两个理论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在微观和宇宙尺度上对世界的看法。   在《光的探索: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奇异量子世界》一书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将自己的求学、职业生涯置于科学发现的丰富谱系中,从伽利略、牛顿到爱因斯坦和费曼,从光速的早期测量到量子纠缠的前沿工作,阿罗什教授对光在我们如何观察和理解宇宙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光的探索: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奇异量子世界》由两部分交织而成:第一章和最后两章,回顾了作者本人在原子分子光物理(原分光)的实验领域中历经半个世纪的科研生涯, 这部分同时也是光的科学史在过去几十年中的最新篇章;第二章到第五章,则为围绕光和物理学史的主线展开的一场引人入胜的完整叙事,作者回溯了现代科学的起源,也给读者介绍了他心中的科学英雄,从伽利略到爱因斯坦。作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实验工作所展示的对单个量子系统的操控是目前蓬勃发展的量子信息、量子模拟和量子计量技术的基石,书中对最前沿的量子信息学的科普介绍,是站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大师对前沿科技及其未来发展做的权威解读。   本书适合对物理科学与现代科学起源和发展感兴趣的各层次读者阅读,诺奖大师通过生动的文笔、深邃的思想,围绕光的探索,为读者揭开现代科学神秘的面纱。
光的探索
作者:皮耶罗·马丁
l 为什么过去的伟大文明都对统一计量给予了极大关注? l 法国大革命与计量单位的统一有什么样的关系? l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对计量单位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l 光速为什么可以取代铂杆成为定义米的基准? l 时间计量的发展与人们对时间的理解是同步的吗? 以上问题都可以在《丈量世界的7种方式》中找到答案。有史以来,计量就与人类的经验交织在一起,塑造了我们对自然、超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理解。本书作者、著名物理学家皮耶罗·马丁探索了7个国际基本计量单位的定义历史,它们分别是:长度单位米、时间单位秒、质量单位千克、温度单位开尔文、电流单位安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 马丁不仅介绍了7个国际计量单位的定义历史,还解释了计量单位与科学难解难分的关系。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力学,从相对论到化学,从宇宙学到基本粒子物理学,从医学到现代技术,所有这些科学领域都与计量单位的发展紧密相关。 马丁在晦涩的数字与有趣的轶事、严谨的科学与文学叙事之间取得了优雅的平衡。在这本书中,不仅有精准到小数点后若干位的数字,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如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自己儿子求情、贝多芬成为第一批节拍器用户等等。马丁融会贯通的能力使这本书成为一本色彩丰富的画卷。
丈量世界的7种方式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