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堆儿你看书我买单
书堆儿服务号
书堆儿App

新书推荐

作者:王天威
《控制之美(卷1)——控制理论从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涵盖了动态系统分析、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基础内容。其中,经典控制理论以拉普拉斯变换为数学工具,通过传递函数分析系统的表现并进行控制器的设计;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方程为研究对象,以微分方程和线性代数为数学工具,从时域的角度分析系统的表现并设计系统的控制器。 《控制之美(卷1)——控制理论从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在多个章节对比讲解了两种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控制之美(卷1)——控制理论从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共分为10章。第1章为绪论;第2、3章分别介绍使用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方程描述系统的方法;第4、5章使用这两种方法分析一阶系统与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第6章介绍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第7、8章重点分析经典控制理论中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包含比例积分控制和根轨迹法;第9章介绍系统的频 率响应并与滤波器的设计相结合;第10章讨论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控制器设计,以及观测器设计方法。附录部分介绍两个广泛使用的工程数学工具:线性化与傅里叶变换。 《控制之美(卷1)——控制理论从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的目标是以简单的语言讲述复杂的知识,引起读者对控制理论的兴趣,并使读者掌握控制理论的核心精神,为未来深入学习其他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同时,《控制之美(卷1)——控制理论从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是一本“实战性”很强的书籍,大部分章节以一个实际例子入手,从开发者的角度展开分析并引出知识点。《控制之美(卷1)——控制理论从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的多个章节有案例分析,并对结果与讨论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部分内容将为读者的论文写作及科研分析提供思路。 《控制之美(卷1)——控制理论从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适合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使用,尤其适合准备研究生复试的学生使用。《控制之美(卷1)——控制理论从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配套的视频详细讲解了使用计算机软件(GNU Octave)分析书中例子的方法,并提供了详细代码,读者可以扫描书中二维码浏览。
控制之美(卷1)——控制理论从传递函数到状态空间
作者:师永刚
《无国界病人》是一部癌症治疗10年的亲历手记,也是首本涉及跨国治疗经验的交流书。作者师永刚罹患罕见癌症肾上腺皮质癌,这个疾病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国内没有太多的治疗方案和有效的治疗药物。为此,作者远赴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看病求医,经历了10年内2次手术、5次复发转移、4次急诊、6次放疗的惊心经历,最终通过参与3次新药的临床试验获得“重生”。 面对疾病,人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充分了解它,并赢取战胜它的时间。师永刚在《无国界病人》中为读者总结了成功治疗癌症需要的五大必备要素:第1,咨询一定要全面及时,了解一些前沿信息,它会帮助你判断治疗方案的利弊得失。第2,选对医院和医生,精准了解不同医院和医生针对某一类疾病,在经验和医疗条件上的差异,可以得到迅速有效的就治。第3,要做好充分的预案,每一次治疗,都要多给自己储备一些方案,以备用。第4,调整身心状态,永远要保持耐心和一个不错的身体机能,用持久战的心态抵御每一次治疗的消耗。第5,做好资金的预算和管理,以便保证一些关键治疗的顺利实施。 师永刚在美国MD安德森治疗的过程中,接触和认识了不少同样在那边治病的病友,他在《无国界病人》中讲述了不少病友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感知到性格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有的人特别听从医生的建议,不随意更改治疗方案,能够完全执行医治计划;有的人久病成医,对于医生的治疗方案了如指掌,并对服用的药物也有深入的研究,常常能进行部分自我诊断和治疗,再配合医生的建议,大大提升治疗效果;当然也有病人,心意不决,此一时信任这个医生的建议,彼一时又执行另外一个医生的指导,这样的徘徊反复,其实很容易耽搁病情。做一个依从性好的病人,同时,也多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是有助于疾病治疗的。 《无国界病人》用近40万字详尽记录作者3000天求医问药的治疗经历,同时也有对癌症治疗方案的很多体验和思考,既有自身的体验,也有专业的思考,更有大量真实案例做实证,是一本实用又诚恳的作品。它不仅涉及疾病的治疗,更对当下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并不断提醒读者,人没有什么可骄矜的,即便是自己的身体。
无国界病人
作者:马里奥·邦格
几乎所有哲学家都探讨科学研究的成果,但大都忽视了它们的哲学前提,例如理性论和实在论。虽然这些前提大多是默会的且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它们却极端重要,因为其中有些有利于科学研究,而另一些则阻碍科学研究。例如,主观论导致意守丹田和不着边际的幻想,而实在论鼓励我们探索世界并检验我们的猜想。 本书考察了发展中的科学,即以许多自然、社会和生物社会科学的实例显示的过程。集中注意研究过程及其哲学前提,主张哲学前提构成了构思和孕育科学研究计划的某种母体。 ◎媒体、名人推荐 本书的原创性在于它逆转了所有当下哲学学派的倾向,在他们那里哲学同形而上学是分离的,并与科学相隔绝。而邦格的主张是,一切知识领域的实践者都需要采纳适当形式的形而上学,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科学研究的成果。 ——《马克思与哲学》 马里奥•邦格是罕见的卓越学者,他能够引导读者顺畅并明晰地处理复杂问题。他的著作对所有学科中那些对因果性及其对基础科学的蕴涵有兴趣的学者都有广泛影响。读他的书,总是一场灵感的盛宴。 ——帕•门洛夫•维克斯特罗姆(Per-Olov Wikström),英国剑桥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 马里奥•邦格多年来使他自己成为关于人、社会和自然的富有科学信息的哲学的主要创导者。 ——尼古拉•雷舍尔(Nicholas Rescher),美国匹茨堡大学杰出哲学教授 跟马里奥•邦格互动,有多么荣幸。我总是对他的明晰性、好奇心、创造性有深刻印象。他从不回避我们人类所面临的任何问题。 ——恩斯特•帕佩尔(Ernst Pöppel),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系医学心理学荣休教授 所有社会科学家都不能忽视马里奥•邦格的系统论、突现论的唯物论哲学,他提供了无可估量的标准,对于它,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和社会研究所遇到的棘手问题,都能够得到评估。 ——万毓泽,台北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广泛和深刻的邦格哲学,不仅揭示了现代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的失败,还提供我们一些工具,使我们可以用批判的、实在论的和系统的方法来面对今天的压迫、剥削和不平等。 ——安德烈亚斯•皮克尔(Andreas Pickel),加拿大特伦特大学教授
搞科学
作者:周嘉宁
“我和朋友们曾置身于90年代的热带风暴。我用自行车带着朋友,笔直冲进水泊,奋力踩着踏板。 而后,我们共同来到了干燥的下世纪。” ——周嘉宁 ※ 睽隔四年,周嘉宁《基本美》之后全新中篇集,以《再见日食》《浪的景观》《明日派对》,完成千禧一代中篇三部曲,分别从“ 天才女孩”、地下服饰、电台文化三个主题入手,加之扎实、精确、节制的叙事,勾勒出全球化语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国人的内心特质。 ※ 关于集体记忆与个别的梦,浪尖的风与好运,遗留于浅滩的残骸,友谊与纪念碑。来自世纪初的共振充盈着此时此刻,直至曾经发生的热情在日渐完整的秩序中重塑自己的形状。 ※ 从偏远的美国小镇,到南京某处名为“防风林”地下室,从挤满罗大佑歌迷的南下列车,到已不复存在的上海迪美地下城,周嘉宁书写时代浪潮中的友谊、爱情、梦想,以小说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一块干净明亮的地方”。 本书收录了周嘉宁2019年至今创作的三部中篇小说:《再见日食》(2019)、《浪的景观》(2021)、《明日派对》(2022)。 《再见日食》:日本作家满岛拓时隔二十年再访佩奥尼亚小镇,与青年时代的友人们重逢,而怀有隐秘过去的中国少女泉,早已失散于世界深处,只被拓用语言留存在虚构中。此刻,湖泊、草地与森林交汇的乌托邦,一场葬礼已经结束,一次日食将被见证。 《浪的景观》:似乎是为延续世纪末的旧梦,“我”和群青加入新世纪弄潮儿的队伍,在迪美地下城盘下档口,做起服装生意。在时代浪潮中,友情、爱情、金钱和梦想被高高举起,又迅速被席卷,留下一地泡沫。当“我”站在沙滩上的金字塔面前,却决定不再做一个困在回忆里的受害者,而是伸长手臂,向宇宙发出勇者的信号。 《明日派对》:午夜电台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张宙,像一段没有形态的波段,连接起“我”、王鹿、潇潇和“作战指挥部”一群人的友谊,我们遍历世纪初的上海、南京、北京和台北,在虚拟时空、在长江口湿地,试图搭建一个关于音乐梦想的“明日派对”。然而在时代的挤压下,一切似乎难以维系。劫后余生的人们顺流而下,心怀感激,在河的这边靠岸,向河的那边挥手。
浪的景观
首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