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堆儿服务号
书堆儿App

新书推荐

作者:[英] 安娜·库林
每一次我们进行交易时,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接下来的价格会是什么样的?”量价分析将提供答案。 在交易中只有两个zui重要的指标。一个是价格,另一个是成交量。如果孤立地看这两个指标,我们得到的信息不多,但如果将这两个力量相结合,就会产生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分析方法。 量价分析之父理查德·威科夫曾多次采访杰西·利弗莫尔、J·P·摩根,发现这些大师都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行情纸带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通过价格、成交量、时间、趋势发现zui基本的供求规律。他们都是盘口解读的倡导者。 本书详细阐述了理查德·威科夫分析方法的精髓,系统介绍了量价分析方法的各个层面,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这其中的常识与逻辑,包括量价分析的首要原则、市场是如何被操纵的、需要注意的重要的K线图形态、支撑位与阻力位、动态趋势和趋势线、价量分布分析,所有这些构建起了完整的量价分析法。 本书是从局内人(做市商)的视角写作的,阐释了局内人的行为轨迹,以及为什么量价分析是帮助你真正看到市场内部行为的wei一方法。作者帮助你洞察他们的行为,识破他们的伎俩,破译市场信号,跟随他们的行动,在他们买入的时候买入,在他们卖出的时候卖出,成为局内人以外的能够从市场中获利的群体。 阅读此书,你将会成为一个自信且有把握的交易者,情绪化交易和压力都将烟消云散。你将享受你的交易生涯,因为一个简单的原因:你通过基本逻辑和量价分析的力量知道了市场未来运动的方向。
量价分析
作者:[塞尔维亚] 米洛拉德·帕维奇
每个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能成为亚当之躯的一部分,那是他获得启示的那个刹那。只有这一小段时间是光明,是属于人自己的,其余时间均为黑暗,并为他人所用。这个获得启示的刹那,即为哈扎尔人所称的“梦”,哈扎尔捕梦者的目的,就是把这些瞬间收集起来,拼凑出亚当之躯来……哈扎尔国王要皈依一种宗教,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三教中选择一个,于是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东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代表都汇集到哈扎尔首都,举行了一次“哈扎尔大论辩”。对辩论结果三教各有说法。由于哈扎尔人自己写的历史已淹没无闻,只能通过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文献来佐证这次大论辩的结果。但三个宗教记载的结果相互矛盾,都认为自己的宗教获得了胜利。于是在十七世纪末(也就是几百年后),有一本哈扎尔辞典面世了,包括了三大教关于论辩的记载,这本书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红书、绿书、黄书,记载了三大教派的各自说法。 但十七世纪的这本书也已佚失,很难看出它的原貌。况且,这部书难道仅是要记录这次大论辩吗? 在这些结构下,作者巧妙地加入了另一条隐秘线索:哈扎尔人在改宗前的原始宗教,在作者笔下是捕梦者的宗教。这个宗教信奉语言的教条,如元音的地位高于辅音、动词的地位高于名词等,这是欧洲神秘主义宗教一股很大的信仰暗流,捕梦人可以在不同做梦的人的梦中跳跃,所有人的梦境自成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也有人活着。捕梦者采集人的梦,从而整理出关于阿丹•鲁阿尼的知识。阿丹•鲁阿尼是个天神,有人认为即是亚当,其神性低于上帝,人们可以通过获得阿丹的知识、并借助阿丹无限接近于神。但阿丹•鲁阿尼的神性时大时小,需要找到合适的时间,在阿丹•鲁阿尼的神性z大时接近它。十七世纪红、绿、黄三书的作者(他们是从哈扎尔大论辩时期的人托生而来的),就是在这个特殊宗教影响下,通过捕梦联系在了一起,从而逐渐拼凑出哈扎尔宗教的情况以及哈扎尔的历史,具备了接近阿丹•鲁阿尼的条件。可他们却在见面时死去了。同时还有三个魔鬼作为破坏者而存在,他们要防止人类得到关于阿丹•鲁阿尼的知识。十七世纪末这个危险不大,因为阿丹•鲁阿尼正处于神性较弱的时期。但到了一九八二年,正是阿丹神性的高峰,此时从三个十七世纪辞典作者转世的三位学者又开始集拢这神秘教理的知识,并有可能再次获得这个知识,于是害怕人类接近阿丹•鲁阿尼三个魔鬼组成的“圣家族”杀死了两位学者,使另一位坐了牢,使这个知识再次成为断片。这些断片汇集成了第二版,也就是如今读者手中的《哈扎尔辞典》。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作者成功虚构了一个世界,不仅在书内,而且在书外。作者的创作并非仅仅是写作这部小说,而且还包括了这本书的出版行为。版权方要求必须阴阳本都要出版,读完此书读者就会知道,这样的限制也应看作作者创作的一部分,因为《哈扎尔辞典》讲的其实就是《哈扎尔辞典》自身历经磨难的成书与出版经过:从十世纪的阿捷赫公主开始,之前两个版本均毁于魔鬼之手,直到现在这个版本才终得以来到读者手中。作者通过在辞典中扮演一个角色——《哈扎尔辞典》z新版的编者——的方式将此书和现实连上,如不能与书中叙述相符,同时出版阴阳两个版本,书中世界就不能与现实世界完全吻合,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不能完全实现,读者的阅读体验也会下降。此书是《哈扎尔辞典》的魔镜插画纪念版。
哈扎尔辞典
作者:《收获》文学杂志社
《收获》是原创文坛举足轻重的杂志。其长篇小说专号出版多年来,发表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引发读者关注。包括《繁花》《应物兄》等备受赞誉的中国当代重要长篇小说,很初都是在《收获长篇小说专号》中展露风采。《收获长篇小说2021春卷》是由国内很好文学刊物《收获》文学杂志社策划组织编辑的长篇小说图书。春卷是2021年的卷。收录了四部长篇作品,作者阵容强盛,有广为读者喜欢的作家马伯庸,也有资深名家蒋韵,更有知名青年作家萧耳和杨潇。四位作者都是国内创作势头很好的作家。四部作品为蒋韵的长篇非虚构《北方厨房》、马伯庸的近期新长篇小说《长安的荔枝》、萧耳书写江南小镇的性灵之作《鹊桥仙》、杨潇的非虚构重磅力作《西南三千里:重走湘黔滇旅行团1938年之路》。作品形态不同,但是在文学构思、社会关切、讲故事等方面都有着相同之处。春暖花开之时,《收获长篇小说2021春卷》将令人期待的精彩之作一举收入囊中,是真正精神上的飨宴。 《长安的荔枝》 马伯庸 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在胡商等人的帮助下,李善德靠着精密计算和反复试验,确定了保存方法和转运路线,将时长控制在十一天,运鲜荔枝之事终得落实。万事俱备,李善德却没料到,横亘在他面前的最后一座大山,是官场。 李善德还是运来了鲜荔枝,为此,他失去了朋友,又险些丢掉性命,却始终没有失去为人为官的本心。官场诡谲,而初心未改,反使得他最终在乱世中得以保全。 《北方厨房》 蒋 韵 世界著名美食哲学家布里亚·萨瓦兰说:“告诉我你吃什么样的食物,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作家蒋韵精细描摹了一部类似编年史的北方家庭的烹饪史,一样一样食物的烹制,背后是一段又一段饱蘸情感的记忆。作品划分为奶奶、母亲以及蒋韵自己主厨的三个时期,物质匮乏年代,坚韧的奶奶主理厨房,一个大家族面临着历史巨变时无可奈何的风流云散。而母亲主厨时期适逢拨乱反正时代,每逢周末的热闹聚餐,吃下的是美食,真正分享的是那个时代给予人们的精神养分……这是一部蒋韵的家族寻根史,个人成长史,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物质史,那些食物牵引出的个人命运与创痛的记忆,已经超越了食物本身,而呈现出人性与哲学思考的深度。 《鹊桥仙》 萧 耳 鹊桥仙(萧耳)书写江南小镇的性灵之作 。1981年高考前的盛夏,栖镇少年靳天在武林头码头邂逅了丝厂厂医湘湘,从此半生戏梦却不改钟情。靳天和几个同学一起糊里糊涂地卷入“杀狗事件”,引起一场风波。多年以后,似乎衰败的故乡小镇再次成为昔日发小们的人生舞台。官员靳天在栖镇重逢了初恋情人湘湘,水文站研究员陈易知在戴正的河边茶馆重逢了回乡探亲的何易从,放弃医生职业的戴正多年单身之后,于四十岁那年带回了自己的女人,此后在栖镇圆一个当代柳敬亭的梦。一场场婚礼与葬礼,一次次盛宴袭来,聚散离合间,到底是,意难平。 小说有软玉温香的吴侬软语、丝丝入扣的江南调性。 《西南三千里:重走湘黔滇旅行团1938年之路》 2018年4月8日到5月17日,杨潇从长沙出发,徒步为主,辅以乡村中巴、绿皮火车和顺风车,用40天时间走到了昆明,重走了80年前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的西迁之路。完成徒步与实地探访后,又历时近三年完成非虚构作品《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1938年的师生们横越中国西南腹地的旅行和2018年一个前媒体精英的背包寻访,组成双线叙事。历史与现实交织、互文、碰撞,同时遵循最严格的非虚构标准,每一个字皆有出处。长期以来,对西南联大的著述都集中在昆明的8年,对于联大前身长沙临大及其西迁,缺少出色的整体性研究。作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发掘散落于档案、口述、地方文史和民国报刊中的相关史料,辅以当事人及后代的采访,尽可能真切还原历史现场和历史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一部西南联大前传,它试着通过湘黔滇旅行团的故事,讲述抗战初年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流亡史和心灵史。闻一多、黄钰生、袁复礼、李继侗、曾昭抡、沈从文、萧乾、梁思成、林徽因、穆旦、杨式德、林振述、刘兆吉、钱能欣、余道南……他们的故事汇聚成了大时代洪流中人的困惑、人的选择、人的挣扎。 全书40万字,将于2021年春季由单读出版。《西南三千里》系本刊精选其中十万余字。
收获
首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