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堆儿你看书我买单
书堆儿服务号
书堆儿App

新书推荐

作者:冯唐
《三十六大》计36封公开信,每一篇的标题都以“大”字开头,故称“三十六大”:写给唯一的外甥、小师弟、90后、韩寒以及广大文艺男女青年同志们;也致司马迁、马拉多纳、唐玄奘并梁思成;甚至也写给自己的公文包。在这部作品里,冯唐就世间有所感悟的人、事、物们,谈论四十不惑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传授“金线”之上的俗世生活。 ~ 《三十六大》可谓冯唐写作生涯的里程碑,正是这部作品,使他走出小众文艺圈,成为一线畅销作家。 《三十六大》里的文章都很诚恳、有用,可流传。出了这本书,冯唐也算青年导师了。杂文这东西,拼两点,一是见识,二是文笔:如果你情窦初开,读“大欲”,可以知道姑娘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你受困于职场,读“大行”,学学麦肯锡式的生涯规划;如果你常常不快乐,读“大喜”,没准就乐了;如果你很有钱或者很没钱,读读“大钱”,能看到钱没什么了不起,以及钱的了不起。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躲也躲不开的问题,比如,情是何物,性是何物,钱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伦理道德长成这幅模样。所有这些躲也躲不开的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你能多理解一种新的说法,你的小宇宙就能更强悍一些。 2017版《三十六大》,是一个新的开始,冯唐以一篇全新序言对自己的创作历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新增36张冯唐私人摄影作品,以影像的方式直观展现《三十六大》中谈及的人、事和物。
三十六大
作者:费孝通 著
书稿谈话者为费孝通(1910—2005),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书、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书稿记录、整理者张冠生,为费孝通先生晚年的文字助手,在费身边工作数十年之久,跟随晚年的费孝通做全国性的考察、调查,有时几乎天天随侍左右,帮助晚年的费孝通整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   全书稿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时间段为1993—2000年,为张冠生跟随费孝通时,亲笔记下了费老当时的一言一行;第二部分的时间段为1981—1999年,为费老生前陆续交张保存的一些谈话录资料,不是张在现场记录整理出来的文字,但亦为费的“晚年谈话”,具有史料价值。   晚年的费孝通在经历了人生大劫后,得以功成名就,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又一个黄金时代。他政治上居高位,学术上亦树起不可撼动的地位。对于一位耄耋老人来说,拥有这样的身份与地位,完全可以颐养天年,尽享富贵荣华。可事实并非如此,“书童”张冠生用他那支忠实的笔呈现了这位奔走于百姓之中、忧国忧民的老年“苦行憎”形象。   全书真实地记录了费于近二十年时间内,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大江南北、老少边穷之地,他的足迹遍布除西藏与台湾外的全国各地。可这一切不是流于表面的官员视察,而是真真切切的调查,并希翼从中找问题、想办法,为老百姓找出路。费的思想总是超前的,当年的调研中,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与想法,如西部大开发、经济特区的建设,有的数十年后,终被采纳或被政府进行实施;还有,费还自创了很多形象的经济发展的概念词,如“三来一补”“串糖葫芦”“两田分离”等,这些足可说明费是中国社会演进的“推手”。   张冠生在费去世后,花了多年精力,将费留存于他的谈话资料和自己当年随其左右时的记录细细整理出来,虽然每日所记事无巨细,看似琐碎,可静心读来,常有震撼之感。如费在批评弟子一事,依现在来看,弟子只不过去云南游玩几日而已,不至于要在众人面前怒斥他;可细读书中多处谈话记录,常见费在嗟叹没有培养出一个能传衣钵的弟子,因此焦虑不已,并常为此自责自己能力不够,可见他是对学术传承的担忧,是对一代学子不能安心于做学问的痛心。还有,书中多处记录了费老常常自叹学问浅薄,不及前人。这实在令人震撼!世人看费基本都是仰止,可书中费真诚的自省之语,。不能不令人敬佩。   之前市场曾出有《歌德谈话录》《胡适之晚年谈话录》《余英时访谈录》等大家谈话着作,都已成为经典,相信《费孝通晚年谈话录》不逊于前述着作。
费孝通晚年谈话录(1981—2000)
首页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