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堆儿你看书我买单
书堆儿服务号
书堆儿App

新书推荐

作者:尹吉男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原创系列首作 清理习见,改变思考古代图像史的方法 集二十余年精粹,呈现总结“知识生成”研究路径与思想源流 -- 传统美术史的概念需要不断更新,作品的概念可能也要不断改变,甚至放大。我有一种感觉,以后的学者可能只关注研究的问题是不是学术上的进展,而不太关注门类,即到底 是社会学、哲学史、文学史,还是美术史。 我的目标是促进整个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这些事情很迫切。如果接下来我们着重研究中国和外部互动中的那些中间环节,以后的学术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不再是西方人提问题中国人回答,而是中国学者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并引发全球的学者回答。到那时候,中国学术的生产时期就真正到来了。 ——尹吉男 清理习见,改变思考古代图像史的方法。 《知识生成的图像史》汇集了尹吉男关于顾恺之、董源、谢环及《杏园雅集图》等美术史上重要画家、作品的个案研究,以及此前积累的多篇中国书画鉴定学研读札记,几乎每篇都引起相当的反响,并形成了某种写作范式。作者追问明清鉴定家的晋唐画概念、关于风格的类型标尺等问题,从图像的视角观照历史,引领艺术理论和文化研究的新趋势。在中国绘画传统的风格研究与主题研究之外,讨论了图像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并由此带出了他对中国古代图像史的总体思考,即要“超越审美”“超越真伪”,尊重“物”的独特性,并且努力思考“物”的意义,别具方法论创见。
知识生成的图像史
作者:[英] 卢克·亚当·霍克 图 / [英] 玛丽安·莱德洛 文
一次罕见的暴风雨突然来临,人们的生活顿失所依。一个男人和他的狗,共同经历了这场暴风雨带来的艰难时刻。本书以温和的哲学视角,非常贴切地审视了2020 年新冠疫情以来世界发生的一切。 在英国疫情封锁期间,许多人学会了新的工作方式,而《在一起》正是这种新工作方式的产物。作者卢克由于无法自由地在室外作画,便开始运用想象力,以内省和反思的方式,记录周遭发生的事情。他将这些画作上传到Instagram上,粉丝一下子骤增到25万。很快,凯尔图书公司的编辑玛丽安•莱德洛联系了卢克,请他为所有身处困境的人们绘画。之后,他们开始合力创作这本书,由卢克绘制插图,玛丽安撰写文字,在持续数月的创作过程中,他俩实际并未见过面——一切都通过Zoom(一款云视频会议软件)进行。这本书的创作过程恰好反映了它要传达的信息:我们应该更好地联合起来,共同克服逆境;即使在艰难时期,也永远会有一线曙光,让我们从别样的角度发现生活的美好。 卢克将本书献给了他的已故祖父——一个他生命中重要的父辈形象。本书中的主人公即是以卢克的祖父和他自己的狗狗罗宾为原型,通过他们的经历来指引我们如何安然经受这场暴风雨的洗礼。这是一个充满个人情感的故事,但同时与我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在一起
作者:
★ 继《金雀花王朝》《圣殿骑士团》后英国历史学家丹·琼斯新作 ★ 基督徒与穆斯林对耶路撒冷的争夺 ★ 持续近四个世纪的中世纪冲突 ★ 十字军的时代从未被描绘得如此鲜艳夺目 ★ 十字军的故事也从未被讲述得如此酣畅淋漓 《圣殿骑士团》《金雀花王朝》《空王冠》作者丹·琼斯新著。在这部作品之前,十字军的时代从未被描绘得如此鲜艳夺目,十字军的故事也从未被讲述得如此酣畅淋漓。 “踏上征途,罪愆得免,神圣王国之不朽荣耀必定降临汝身!” 教皇乌尔班二世于1095年如是说,他的慷慨陈词激励着基督徒踏 上通往圣墓的道路,将耶路撒冷城从几个世纪的穆斯林统治中解放出来。乌尔班的号召,以及领取十字之人终将得到救赎的承诺,将引发史诗般的宗教冲突。在由信徒组成的军团支持下,基督教王公们对基督的敌人发动了连绵不绝的圣战,使欧洲和地中海地区血流成河——从东方的阿勒颇到西方的安达卢西亚。 在《十字军》一书中,丹·琼斯并非简单地描述十字军东征中的事件,而是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为素材,提供了一部“人物群像式历史”。十字军战士既包括女性和男性、东西方教会的基督徒、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也不乏阿拉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埃及人、柏柏尔人和蒙古人,甚至还有一群维京人。丹·琼斯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中世纪冲突,这场冲突持续了近四个世纪,其影响至今仍在回荡。
十字军
作者:[英] 扎迪·史密斯
读懂这本书,就读懂了当代西方世界。 “他们越是向未来奔跑,就越是在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过去,那个曾经待过的地方。这正是移民的另一面,他们无法逃避自己的历史,正如人逃不开自己的影子。” 21世纪最受瞩目的处女作,“英国青年一代作家代表”扎迪•史密斯代表作。 “新千年第一部杰作。” ——《旧金山纪事报》 “一部雄心勃勃的小说,涵盖了种族、历史、政治、 文化、信仰与性等所有重要领域。” ——《纽约时报》 “堪称多元文化主义的乔治•艾略特。”——《每日电讯》 “扎迪•史密斯是她这一代作家中不容忽视的声音。”——《星期日泰晤士报》 “作者的首次亮相自信得让人吃惊,既诙谐又严肃,语言具有真正的作家所特有的气质。这本书有牙齿。”——萨尔曼•拉什迪 “作者的惊人才华从第一页起就显露无疑。”——朱利安•巴恩斯 世纪之交的北伦敦,人们的姓氏和名字混淆了他们的来处,编结成一张交错复杂的网。中年失婚、自杀未遂的白人阿吉与年轻的牙买加黑人姑娘阴差阳错地结为夫妇,他在二战中结识的孟加拉好友萨玛德也带着妻子来到伦敦定居。阿吉一生庸碌无为,凡事都靠掷硬币作决定;萨玛德出身优越,却只能在小餐馆当侍应生。随着他们的下一代渐渐长大,个人的信仰危机演变为父辈未竟的期待,代际之间的观念差异、身份错位的迷茫与愤怒,以及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碰撞与冲突,渐次浓缩于这座城市的西北角,最终在新年夜爆发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故……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动摇着个体的来处,裹挟着几代人的命运,书写着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欲望与恐惧。
白牙
作者:(日)芥川龙之介
我不禁想象,即便百年后仍落寞无名,但想到有那么一位读者,拿着我的书,在他的内心深处,尽管朦胧,仍会浮现我笔下的海市蜃楼。——芥川龙之介 阳光以外,日之背面 锋利的线条与图形间的错落,宛如被剖开的人性之章 日本文坛鬼气森森的异才——芥川龙之介 传世之作 日语译者——陈娴若 全新译本 ●电影《罗生门》原著小说《竹林中》 撒谎是人之本性,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甚至不能对自己诚实 ●赤裸的人性挣扎《罗生门》 是饿死好,还是当贼人好? ●人性比地狱更像地狱《地狱变》 若人不能分辨五常,除了下地狱别无他路可行 ●梦想或期待的实现,不见得都是好事《芋粥》 在不对的情境中,梦想实现甚至可以是灾难一场 ●为什么善良的一方往往被欺辱《猿蟹合战》 与猴子争斗的结果,即螃蟹必定为天下所杀 有句话要给世上的读者,你们大多是螃蟹哦 ●铃木三重吉不禁叹为名作“实乃童话创作之最高范本”《蜘蛛之丝》 纤纤一根蛛丝,上通天堂,下连地狱 虽是大盗,但有一善举即可升入天堂,而萌生恶念便永堕苦海 ●因感情真挚曾入选日本小学课本《橘子》 太阳般的橘子,照亮世间的微暗角落 拼尽全力地写吧,现在写的东西,也许改天就写不出来了。——芥川龙之介
罗生门
作者:英]卡罗琳·穆尔黑德(Caroline Moorehead)
本书为“穆尔黑德二战作品集”第一部,获誉《多伦多星报》最佳图书、《纽约时报》优秀读物。 二战期间,为换取轴心国不瓜分法国,维希政权助纣为虐,协助抓捕犹太人和其他“不良分子”。一些勇敢的女性,因仇恨和抵抗纳粹占领者而团结起来,她们分发反纳粹传单,印制革命出版物,藏匿抵抗者 ,并将犹太人秘密地带到安全地带。她们是教师、学生、药剂师、巴黎歌剧院的歌唱家、作家和家庭主妇,她们是母亲、妻子、姐妹、女儿。她们还是开往纳粹集中营的31000次列车的囚犯。 列车将她们带到奥斯维辛、比克瑙,在那里,她们经受了难以想象的折磨:党卫军军官的凶残暴虐,糟糕的居住环境引发的斑疹伤寒、坏疽等疾病,毒气室、焚化炉笼罩的无形阴影。在那里,她们彼此照料,相互慰藉,在深厚的感情和友爱中获得安慰和力量。她们去时有230人,但仅49人活了下来,重回法国。她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性向恶可以堕落到何种地步,向善又可能升华得多么崇高。 本书为“穆尔黑德二战作品集”第一部,获誉《多伦多星报》最佳图书、《纽约时报》优秀读物。 二战期间,为换取轴心国不瓜分法国,维希政权助纣为虐,协助抓捕犹太人和其他“不良分子”。一些勇敢的女性,因仇恨和抵抗纳粹占领者而团结起来,她们分发反纳粹传单,印制革命出版物,藏匿抵抗者 ,并将犹太人秘密地带到安全地带。她们是教师、学生、药剂师、巴黎歌剧院的歌唱家、作家和家庭主妇,她们是母亲、妻子、姐妹、女儿。她们还是开往纳粹集中营的31000次列车的囚犯。 列车将她们带到奥斯维辛、比克瑙,在那里,她们经受了难以想象的折磨:党卫军军官的凶残暴虐,糟糕的居住环境引发的斑疹伤寒、坏疽等疾病,毒气室、焚化炉笼罩的无形阴影。在那里,她们彼此照料,相互慰藉,在深厚的感情和友爱中获得安慰和力量。她们去时有230人,但仅49人活了下来,重回法国。她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性向恶可以堕落到何种地步,向善又可能升华得多么崇高。
冬日列车
作者:(美)迈克尔·斯特雷文斯
“《知识机器》是继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70)之后最重要的科哲成就。” ——刘闯(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关注科学变革人类社会的强大力量 当代哲学家的深刻回顾与新思考 纽约大学教授、古根海姆奖得主迈克尔·斯特雷文斯新作 尹烨、江晓原、田涛、万维钢 倾情推荐 - 科学为什么如此强大? 科学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来得如此之晚? 是什么铁律在统治和支配着科学? 这本书要回答的,就是以上问题。作者回顾了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对哲学家的思想及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统治科学的“铁律”。在这本书中,他对两千年间多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也用生动的笔触和形象的比喻带领读者走到许多个科学争辩的历史现场,还原了科学工作的真实面貌,呈现了一场细致入微的科学与思考的探索之旅。 斯特雷文斯将近现代科学称作“知识机器”,它是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机器,能够不断创新并且具有实证性。通过对科学历程的梳理,斯特雷文斯向我们揭示,科学家绝非毫无偏见或者私心的完人,但在科学铁律的约束下,他们自发地把偏见与私欲排除在了科学实证研究的范围之外,在科学争论中,一切都按照游戏规则来。这正是《知识机器》中所揭示的,是解释的铁律造就了近现代科学,并令这一知识机器以如此大的能量持续改造人类社会及文明。 如今,面对全球气候问题、肆虐的流行病等种种问题,我们人类尤其需要来自知识机器的建议。对此,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重视和赞扬知识机器,给予它成长所需的自主权”。
知识机器
作者:[加]考特妮·琼格
★回顾育儿方式的变化潮流,探究母乳喂养如何从个体选择演变成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义务 “自1995年以来,没有哪项大众哺乳倡议对女性的偏好和选择表示过支持。” 在极端的母乳喂养倡导者眼中,母乳喂养是一项强制要求、一场道德运动、一种区分好父母与坏父母的方法,甚至 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安慰剂,却独独不再是母亲喂养孩子的其中一种方式。 ★透过十数位哺乳期母亲的真实经历,深入反思母乳喂养文化中的社会问题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女人不给孩子哺乳。不过,也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所有女人都给孩子哺乳。” 世上约有15%的女性患有泌乳衰竭或乳房发育不全,并非所有女性都能泌乳,也并非所有女性都能分泌出足够喂饱孩子的乳汁。顽固地拒绝接受这一生理事实,不论对母亲还是孩子而言,都是一种残忍。 ★职场歧视、道德绑架、公共设施不足、社会福利缺失、疾病与疼痛……直面哺乳期母亲被忽视的困境 “基本上每一位和我谈过上班吸奶问题的女性都经历过不快或尴尬;她们都说自己经常遭到同事的批评或嘲笑,而且他们往往把这种批评和嘲笑装作是玩笑话。” 母乳喂养的背后,是大量的母亲们难以正常生活、正常工作的无数个日夜,可她们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心血,她们为此遭遇的种种不公与困境,却鲜有人提及。比起强调让婴儿喝母乳,正视这些付出与遭遇才更能真正地为母亲和孩子们带来福祉。 ★以医学研究成果和大量统计数据,客观分析母乳优劣,破除“母乳神话” “新生儿父母希望找到一种‘万灵丹’来保护他们娇贵的宝宝,但母乳喂养并不是这种‘万灵丹’。” 在利益驱使下,母乳被各方利用巧妙的话术,吹捧成了包治百病的“液体黄金”。然而以平均概率计算,母亲们花费几千上万个小时给婴儿哺乳,才能预防一例耳部感染或肺炎,预防各种慢性病乃至癌症的作用更是无稽之谈。万有引力社会议题书系“万相”002号作品。 医生、专家、媒体,甚至你的长辈和伴侣,都在强调母乳相对奶粉的优势,“每个妈妈都应该给孩子哺乳”也已成为共识。然而母乳喂养对母亲,尤其是职场妈妈造成的困扰却被忽视了:不完整的睡眠、价格不菲的哺乳用具和服务、生理上的忧患、在公共空间哺乳的尴尬、职场的骚扰和歧视,还有更重要的——来自社会、亲属以及自我的德道压力。 本书作者考特妮·琼格是一个选择哺乳的母亲,在与其他年轻妈妈交流哺乳的经历时,看到了在母乳喂养被上升为公共卫生问题的背景之下,母亲们遭遇的各种困境。她广泛研究大量文献资料,走访医学专家、研究人员、母乳喂养倡导者和十数位母亲,展现了母乳从个人选择演变成道德义务的过程,呼吁社会各界关于母乳喂养的讨论回归理性,卸下母亲们的道德枷锁,将喂养方式的选择权归还母亲。
母乳主义
首页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