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界限/分析哲学名著译丛》源自始于1959年、每两年在牛津大学开设一次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讲座。正如任何可能读它的康德学者将会很快发现的那样,《感觉的界限/分析哲学名著译丛》绝非一部“历史一哲学”学术著作。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研究那些影响较小的康德前辈的著述,也没有研究康德自己的较小部头作品,以及在过去两百年间产生的浩繁注疏。作者写作的理想读者是学习《纯粹理性批判》的学生,他们和作者一样曾一再研读这部作品,既感到作品的深刻,也感到理解它的极端困难。作者尝试呈现《纯粹理性批判》所含思想体系的一个清楚、简洁和统一的解释,这个解释至少要能确凿地被文本如其所能地支撑起来;作者尝试表明这个结构的某些重要部分如何能被彼此分离地坚持,并且表明在这个体系本身内这些部分如何被设想为是互相关联的;作者尝试给出完全拒斥其中一些部分的决定性理由;并且作者尝试指出,尽管仅仅限于指出,其它部分的论证和结论如何能被如此修正和重构,以使它们成为更可接受的。在追求这些目标时,作者把这本著作的某些特点,尤其是繁复的建筑学式细节和大量“先验心理学”理论,贬低到非常次要的地位。这并不是说作者认为“先验心理学”毫无价值可言。尝试重构它至少将是心灵哲学中一项有益的工作。但是,作者认为若做出这种尝试,无疑会使《感觉的界限/分析哲学名著译丛》失去其思路上的某些平衡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