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堆儿服务号
书堆儿App
共24689条关于“的”的搜索结果
  • 糖与雪:冰淇淋与我们相遇的五百年

    作者 : 耶丽.昆齐奥
    出版时间 : 2024-03-01
    内容简介 : 冰淇淋在欧洲曾经是贵族专享的甜点。可是在当今社会,购买一个冰淇淋是一个普通人也能负担得起的消费。 从 17 世纪的意大利柠檬冰糕到 20 世纪的美国草莓冰淇淋,这一广受欢迎的冷饮经历了技术变革和民众喜好的变化。如果没有新技术简化了冰淇淋的生产,没有生产成本的降低,也许冰淇淋是始终属于少数人的美味。 追随冰淇淋在欧美传播的脚步,从意大利、法国、英国再到美国,我们会发现它的历史充满了神话、传奇和各种趣事,它的事业逐渐发展壮大,直至在现代食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还收录了若干选自早期出版食谱的冰品、冰淇淋配方,读者可从中一窥当时人们对冷饮的口味偏好和研发者的创新之举。
    价格 : 68
  • 古代东亚世界的买地券

    作者 : 稻田奈津子
    出版时间 : 2024-01-01
    内容简介 : 在中国丧葬文化中,买地券作为显示墓地所有权的买卖契约书,多以冥界的诸神为契约对象。起源于中国的买地券文化,也曾传播至朝鲜半岛与日本,是研究东亚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本书择取中国江南地区具有特色的买地券事例,以及朝鲜半岛与日本至今发现的全部买地券事例,通过高清图版、释文、解说、专栏等构成,呈现买地券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变化。
    价格 : 98
  • 本该成为女王的姐妹

    作者 : 琳达·德·莱尔
    出版时间 : 2024-01-01
    内容简介 : 琳达·德·莱尔以非虚构的叙事方式讲述了简 ·格雷、凯瑟琳·格雷与玛丽·格雷三姐妹不为人 熟知的生平,这三位出身贵族却在都铎王朝的权力 斗争中输掉的年轻女性原本可能成为当时的英国女 王。本书重新诠释了她们的历史地位,并以新的视 角理解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 年长的简·格雷被贪婪的政客和不妥协的 改革家推上了王位,但不久后便被废黜, 在伦 敦塔被处死。实际上,她并不只是受害者,而 像 一位 ,为王冠和信仰而战,至死不渝。凯瑟琳 与玛丽虽行事小心谨慎,但 终不得不面对悲惨的 结局。 围绕格雷姐妹的生活存在种种谣传,琳达·德 ·莱尔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讲述了鲜为人知 的人物经历,生动展现了格雷姐妹所处的动荡世界 :在她们所处的时代,王室婚姻既能让人君临天下 ,也能让人一无所有。
    价格 : 98
  • 伦敦 塞尔登地图与全球化都市的形成(1549—1689)

    作者 : [美]罗伯特·巴切勒
    出版时间 : 2024-01-01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一部全球史学术著作,研究了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伦敦从一座区域性城市转变为全球化城市的过程。 16世纪50年代,在欧洲最有资格被称为全球化城市的是安特卫普,它是德国与西班牙银币、葡萄牙大米、西班牙糖交易的中心。当时的伦敦只有7.5万人,仅仅算是羊毛和棉布交易中心,正在竭力从黑死病的灾难中恢复。但是到了1700年,伦敦城已经拥有57.5万人,成立了第一批全球贸易公司,并与地中海世界之外的非欧洲国家建立了联系。在这一个半世纪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令伦敦成为一座全球化城市? 巴切勒认为,伦敦的成功转型并不仅仅是与被大书特书的大西洋定居、市场和经济有关。通过研究塞尔登地图(藏与牛津大学图书馆的一幅中国古代地图),巴切勒发现了中国商人的贸易航行网络,由此揭示了伦敦的成功转型同样受益于其与东亚贸易城市的邂逅及对东亚贸易的参与。巴切勒指出,在伦敦城的转型过程中,“翻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图书、手稿和地图的翻译上,而且体现在跨文化的思想和知识传播。巴切勒证明“翻译”帮助伦敦理解并适应了全球贸易环境。通过观察伦敦的全球贸易谈判,巴切勒将伦敦知识网络的发展,归结为获得了大量国外资源,更重要的是,摆脱了教会与国王的控制,从而获得了政治和经济的自主权。 通过综合有利于伦敦成为一座全球化城市的外部因素和证据碎片,巴切勒撰写了这部关于伦敦城的非欧洲语境的发展史。对于那些对“翻译”具有的文化政治属性、商人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英国和亚洲的文化和历史地理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
    价格 : 92
  • 简单的逻辑学

    作者 : D. Q. 麦克伦尼
    出版时间 : 2023-05-01
    内容简介 : 这是一本足以彻/底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它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必不可/多得的现实指南。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作者以其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逻辑学活化为一种艺术,从它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再到28种就发生在你身边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带你进入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思维交锋,跨过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让你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价格 : 69.9
  • 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

    作者 : 宋明蔚 著
    出版时间 : 2024-06-01
    内容简介 : 本书讲述了过去二十年来,中国自由攀登者用攀登书写各自的命运,在山上跨越生存和死亡的故事。自由攀登者是中国特有的一群人。他们只有寥寥几百人,却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运动群体。遇难者的平均年龄仅有31岁。本书作者通过采访大量人物、挖掘大量碎片化资料,站在每一个年轻命运的人生十字路口上,记录中国自由攀登者的真实故事,通过他们的生命轨迹透视他们生活过的那个时代,书写了一部不为人知的登山史诗。这不只是一组登山者的群像,更是一个个不同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在死亡的悬崖边追寻自由与自我的故事。他们在身体力行地告诉世界,他们甘愿用死亡的风险与代价换来可以超越一切的自由意志。
    价格 : 98
  • 兔兔的古代求生记 远古夏商篇

    作者 : 百家兔 著、绘
    出版时间 : 2024-09-01
    内容简介 :
    价格 : 24
  • 玻璃底片上的宇宙

    作者 : [美] 达娃·索贝尔
    出版时间 : 2024-04-01
    内容简介 :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哈佛天文台是最早雇用女性担任计算员的机构。起初,这些女计算员来自天文台常驻天文学家的妻子、姐妹和女儿,她们计算和解译男同事夜晚观测的结果。随后,越来越多的女子学院毕业生加入其中。她们见证了摄影术与光谱学兴起的时代,工作内容从计算转向研究“玻璃底片上的宇宙”——通过天体照相定格在玻璃底片上的星星;利用这些底片分析恒星光谱、进行恒星分类、编纂星表、发现新星和变星,并找到一种通过星光测量太空中距离的方法。 这是一个有关哈佛天文台历史上赞助人和天文学家的故事,也是一部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中期的天文学史。作者通过日记、信件和回忆录等大量材料为我们精确还原了哈佛天文台与近现代天文学发现史上的一些重要现场,以及背后许多不曾为人知晓的点滴。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回到了爱德华·皮克林与哈洛·沙普利任职哈佛天文台台长的时代,亲历了天文台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到秘鲁再到南非的观测活动与玻璃底片库的扩充,见证了安娜·德雷伯和凯瑟琳·布鲁斯两位女性赞助人对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慷慨解囊,更沉浸于威廉明娜·弗莱明、安妮·坎农、亨丽埃塔·莱维特、安东尼娅·莫里和塞西莉亚·佩恩等女天文学家的职业生涯中——她们创造了历史并影响至今。
    价格 : 92
  • 我的美食手帖

    作者 : 高峰秀子
    出版时间 : 2024-04-01
    内容简介 : 本书是高峰秀子谈论其饮食生活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精选了她从20世纪70年代到去世之前关于“吃”的主题的文章近40篇。从简单的料理到对她来说具有挑战性的以蛇为原材料的食物;从东京嗜爱的饭店到她在世界各地旅游时偶遇的难忘味道;从与丈夫经年间对美食的体悟到与名人(例如文学家谷崎润一郎)吃饭的个体经历,包罗万有的文字体现了高峰秀子作为一个对饮食有追求的人的本色,展现了她在著名电影明星之外的另一面。
    价格 : 58
  • 北京的六分仪

    作者 : 卫周安
    出版时间 : 2024-08-01
    内容简介 : 六分仪,又叫纪限仪,主要用来测定60°以内任意两颗天体的角距离和日、月的角直径。康熙十二年(1673),时任钦天监监正、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设计,结合中国传统造型艺术铸造,陈设于京城观象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它连同其他4件天文仪器被德军劫至柏林。直到一战结束,《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战败的德国将其归还中国。这些天文仪器,承载的不仅是西学东渐的中西交流史,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浮沉。 本书用通俗的方式介绍了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交往的历史。历史学家卫周安以有力的证据,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文明一成不变、与世界隔绝的刻板印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开放、创新的中国。她认为,早在欧洲人来到东亚之前,中国就已经融入了一个复杂的国际交流网络。纵观历史,在贸易、宗教、知识和技术等方面,只要交往规则不是外部强加的,中国都积极地与世界互动。中国的许多历史经验是本土与外来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贯穿中国历史的全球潮流,仍将奔腾不息。
    价格 : 68
精彩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