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主要以法学词汇为例,从跨语际实践及词源学的角度阐释和辨析了水、治、法等词语、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并对中国传统的法家思想进行了现代阐释,辨析了“水”“治”“法”等词在传统法家思想中的意涵。本书旨在说明:晚清、民国期间西学的引进之于中国的意义不能被无限的夸大,中国人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吸纳别人的东西,但倾听和吸纳的方式是自己的;他们可以接受外部文化,但强加的不行。因此,中国的知识者并非只是被动的回应,其中仍然有中国自己的智慧、谋略,既有学习,也有创造,既有应对,也有主动的思考和选择。